第九十七章 项梁-《秦农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预感到事情没有那么简单,项梁打起精神,跟在李珪的身后进了县狱。当先就见自家羽儿角黍(粽子)一般地被捆在地上,嘴里塞了麻布,狼狈不堪。

    再用眼角余光环视左右,就见除了相熟的县吏之外,只有三人他不认得。

    再看那三人中,为首的一个虽身穿文吏之服,但身形高大、皮肤黝黑,定然不是什么饱学之士;在其下首第二位,端坐着一个中年文士,斯斯文文,似乎更好说话;至于最后那个,憨头憨脑,虽壮如铁塔,但应该没什么威胁。

    不过几个呼吸之间,项梁就已经心中有数了。今天这场风波,定然是因这三位素不相识的秦吏而起。不过,只要不是惹了军中粗莽的厮杀汉子,事情就好解决······

    捉捕项羽后,张鹏就和司马欣做了沟通。县令李珪不愿追诉旧案,那就先不要将此事摆到台面上来,隐去周弋和大刘的情节,只追究项羽聚众滋事的“将阳”之罪,先行试探一番,看看项梁作何应对。

    项梁虽有名望,却无官爵在身,是一个土豪。到了县狱这种地方,是龙得盘着,是虎得趴着,什么江湖地位和祖宗家世,都谈不上了。

    他频频告罪,可李珪一言不发,那三个不认识的秦吏也不说话,无奈之下,只得抽出事先带来的竹板子,恨恨地教训起项羽来!

    李珪出言制止,既是不想让县狱变成项氏行家法之地,也是想给项氏留些脸面,不欲项梁太过难堪。

    见项梁作罢,李珪才缓缓开口道:“梁,汝侄以侠犯禁,聚众生事,犯将阳之罪。汝可清楚?”

    “小的清楚······”

    李珪点了点头,接着道:“依照秦律,将阳罪该当罚为刑徒,论本县城旦处置。汝可明白?”

    “小的明白······”

    前文书曾介绍过,“将阳罪”其实就是“游手好闲罪”。大秦一直以来都是实行“农战”的国策,黔首要么当兵、要么种地,不事生产是对劳动力的浪费,要处以严惩。罚为城旦,就是要去接受劳动改造,参与筑城、修路这些重体力劳动。

    项梁怎会答应让羽儿去做城旦,项氏世为楚将,在抵抗秦国兼并天下的战争中早已凋零殆尽,只剩下这一根独苗。若是有什么三长两短,日后黄泉之下,该如何向列祖列宗交代?

    再者,羽儿心高气傲,岂是能受折辱之人?若为城旦,不但羽儿颜面尽失,项氏好不容易在会稽树立起来的威望也将大大受损,这是决不允许发生的!况且羽儿嘴脸高高肿起,想来已经是遭了秦吏的羞辱,今日这番劫难也不晓得他能不能正视,万不可再行打击······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