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赵祯见到英国公张辅踏进紫宸殿的那一刻。 神情终于有所释然。 文有韩章,武有张辅,赵祯足可高枕无忧。 ‘知否’里,若非张辅不在京城,不得圣旨,也绝对不会有叛乱之事发生。 如二王之乱,也是趁着张辅离开京城,巡视兵营时才会发生。 因为只要张辅在,大周的军队,就乱不了,如同定海神针! 辽、夏两国使臣,听到张辅所言,陆续应声道: “比试武、射,若我大辽胜,则从今日后,由我大辽主导两国互市!” “若我大夏胜,则我大夏国主称天子,不再向大周称臣!” 实际上,李元昊已经自称为天子了。 只是表面上,依旧向大周称臣。 想要不再称臣,可不是简单的自称为‘朕’,而是要光明正大的,宣告各国子民,让大周皇帝同意。 但是让西夏建国,已经成为赵祯心中的痛了,他绝不允许西夏不再向大周称臣。 否则,待他百年之后,后世子孙,会说他是个只知道仁义的无能之君! 文治武功,他都想要! 张辅道:“你们两国,各出几人?” 辽国使臣耶律信先应声道:“各出三人,比试三场,一曰比武、二曰射艺、三曰骑术,如何?” 比武射艺自是不用多说,至于这骑术,应该指的就是马上比试。 包括但不限于射艺、武艺等。 张辅看向赵祯,作揖道:“陛下,蛮夷小国,欲挑战我泱泱天朝,臣斗胆,请命应战,望陛下应允!” 后者点头道:“准。” 张辅道:“谢陛下!” 耶律信先道:“不知第一场比武,贵国打算派遣何人?” 张辅笑而不语。 片刻之后。 殿外响起一道声音,“忠勇伯卫渊觐见!” 百官看向殿外。 赵祯激动道:“宣!” 有卫渊在,他与张辅乃至百官都自信,第一阵比武,必赢! 毕竟,普天之下,谁人不知,卫渊阵斩西夏七名大将? 只是,辽夏两国也很聪明。 三方互派三人比试。 也就是说,卫渊只能与西夏与辽国各对阵一次。 再下一场,比如比试射艺,卫渊就不能上阵了。 待赵祯话音落下。 百官就见着甲握刀的卫渊来到殿内。 这是自大军凯旋之后。 那些文臣们,第一次见到卫渊穿上甲胄的样子。 不只是威风凛凛可以形容。 眉宇之间,还透着一种令人心悸的杀气。 光是那个眼神,就足以让大多数人不寒而栗。 “末将卫渊,拜见陛下,陛下万年,大周万年!”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