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26【初具规模的青岛港】-《我们是文官集团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黄克缵道:“是好啊,耕种三年,免一年正赋,你说怎能不好?”

    “老爷,那这算不算是魏税使的功劳?”

    “呵呵,”黄克缵笑了,“他的目的可不是为了百姓好。”

    “那他是为了什么?”

    “自然是为了他能多征花税。”

    “老爷,可能老奴见识短,只是觉得百姓能吃饱饭,征税啥的,也应该吧。”

    黄克缵叹了一声,他无法反驳,而且花税本就不是针对百姓。

    “老爷,老奴感觉今年的棉花,或许会有个好收成,您瞧那些牙子了没?这才几月啊,就开始忙了。”

    高唐州同样产棉,而且花市规模不亚于临清,甚至超过。如今才三月间,就已有牙侩的身影,同样在田间地头里闪动。

    黄克缵突然想到一个问题,起意问书僮:“五儿,你说百姓缴税,是缴实物好,还是银子好?”

    唤五儿的书僮想了半天,回道:“银子好吧?”

    “为何?”

    五儿抠抠脑袋:“因为棉花贵啊。”

    老仆却道:“哪里是缴银子?当然是缴本色了。”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