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“如果能顶得住跑夜单,那钱还多点,要是一个月不休息,能六千多。” 吕南大为震惊。 自己家里虽然是开小店的,但是在贫困县黄平县的乡镇上,一个月开店也就赚几千块钱。 吕南想过等自己以后赚大钱了,把爹妈接过来海城住。 当时想着,毕业后怎么也能拿个三四千的工资吧,等到了工作经验够了后,一个月一两万,自己就发财了。 哪想到,现在自己还是大一新生,就有机会一个月赚六千块! 六千块,让一个来自于大城市的小孩来看,什么都干不了,无非就是一双比较low的aj半个游戏机,半个好手机的钱。 但是在吕南眼中,六千块,等于一头大肥猪,等于自己十个月的开销。 当然了,吕南不知道,陶熊说这个话的时候,想的是四千斤的大米,那可是……三亩半水田的产出! 要知道,在贵省的贫困县,五家人合起来都没有三亩半的好水田。 而且,贵省的水田就能种两季度。 一个正常的务农家庭,半年的收入大概三百多。 因为一家人还得吃饭,种出来的米根本没多少能拿出去卖的,至于地里种出来的东西,价格和产出远不如水田,根本忽略不计。 而在海城,陶熊也了解过了,普通应届毕业生平均工资也就是六千,而且,百分之四十的应届毕业生压根找不到工作,再平均一下,应届毕业生平均工资也就是三千六。 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的贵省来的子弟,在自己算出一个月有多少收入后,干的很起劲。 吕南愣了一下后大喜:“还招人吗?” 吕南:“招啊!” “害,怎么不招人呢,你不知道,有的地方来的学生,说是勤工俭学,其实就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,好多人加入的时候就选了一周只跑两天。” “咱们的人手,远远不够呢。” 吕南犹豫了一下:“要不要缴保证金什么的啊?” 陶熊:“那倒不用,但是要缴纳制卡费。” “就是这个。”陶熊拿出自己的卡片。 “在咱们学校,除了拿着这个卡,任何人提着三个以上的外卖和快递,都禁止入校。” 吕南:“那这个……” “十块钱。”陶熊:“你是不是想要干啊。” 吕南:“你们多久结算一次啊?” “周付,但是压一周。”陶熊看了看表:“我得跑下一趟去了。”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