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那么重要的一個职务,是用来磨炼的吗? 听到这里,韩章等人便也明白了赵祯的意思。 这是为朝廷选拔将来的宰辅之臣呢。 韩章拱手询问,“陛下,不知此人姓甚名谁?” 赵祯语出惊人道:“王安石,字介甫。” 王安石? 听到这个名字后,韩章等人顿时释然。 原来是他啊。 庆历二年进士,随后一直在地方为官,颇有功绩。 前年本该升到京城,结果却自请到南方州县当了地方官。 当时被不少朝中大臣们所议论,都觉得他是个傻子。 放着好好的京官不做,专门跑到南边那鸟不拉屎的地方。 如今看来,人家有远见啊! 卫渊听到王安石三个大字的时候,也是极其震撼。 毕竟,在前世历史上,此人可谓名声赫赫。 没想到,在‘知否’的世界里,也有此人。 此人虽在仁宗一朝未得重用,但是,在仁宗下一任皇帝继位后,此人升官速度,犹如坐上火箭。 一路干到了宰执,随后一心醉于改革。 是个狠人。 如今,在这个背景似宋似明的知否世界里,不知这位王大人又能掀起什么风浪. 当赵祯说出名字的那一刻。 很多人都是明显一愣。 随后,韩章拱手道:“臣认为,让此人担任吏部尚书一职,合适。” 合适? 赵祯笑了笑,“此事就这么定了,朕已让王安石赴京,兴许还能赶得上年前大议。” 韩章等人齐齐作揖。 紧接着,门下侍郎司马君实突然开口询问道: “陛下,王大人这篇文章写得是极好,可若冒然照此文章行改革之策,是否不妥?” 司马君实,自称是西晋安平献王司马孚后代。 在大周当官,不认几个有名的祖宗,都担不起‘门第’之称,也难以给家中子嗣寻些好姻缘。 据说司马君实年幼时有神童之名,还闹出一个‘砸缸’的事,引得时人津津乐道。 这门下侍郎的职责,主要是掌管帝王宝玺与吏部一同管辖外官和流外官考课诸多事宜。 因为与吏部挂钩,所以,他必须得问清楚,皇帝让一个改革派臣子去做吏部尚书,到底什么意思? 赵祯笑道:“朕与诸公意见相同,只认为他的文章写得不错,但是尚缺磨炼。” “难道是朕方才的话,你没有听太懂?” 司马君实连忙作揖,“请恕臣愚钝。” 待韩章等人退下之后。 赵祯才正式召见卫渊与燕达。 “叛国案办得如何了?” 赵祯询问。 卫渊将不少官吏指认两王通敌的证据呈上,随后道: “陛下,臣今日奉旨抓捕邕王时,一时不察,让邕王自尽了。”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