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卫渊与徐长志前往盛家途中。 后者想起一事,道: “陛下已经将你完善的盐引法推行下去。” “江宁海家,你知道吧?” 卫渊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。 “一门五翰林,比苏家还要显赫,是朝中仅次于包大人的文官清流代表世家。” “怎么?盐引的事情,与海家有什么关联?” 徐长志缓缓道:“海家嫡长子海舟,就是在户部当官的那个,要被陛下派到两浙一带去推行盐引法了。” “现还未出发,不过应该也快了,他昨儿个向官家上了劄子,说要想请官家解除海禁。” 解除海禁? 大周海禁,自周太宗始。 一开始是限制部分居民出海,若真要出海,需到两浙市舶司申请许可。 到了赵祯这一朝,由于沿海一带有小范围的海盗之患,便就全面禁海。 市舶司也从一个肥得流油的衙门变成了现在的著名清水衙门,连汤都捞不到了。 不知削减与触碰了多少人的利益。 “据我所知,海家似乎曾多次上书,要消除海禁,这事与咱们有何关联?” 卫渊好奇询问。 海家立根于江宁,他们分脉一族有很多生意都与‘海’有关。 “卫兄别急,且听我细细道来。” “倭国上了国书,待年关左右,要派使臣前来。” “海家这个时候提出解除海禁,可能与倭使有关。” “沿海一带的海寇,多是倭人。” “海家或许要促成我大周与倭国共同消除海患一事。” “如果官家真的要有意消除海禁,未尝不是咱们的一個机会。” 听徐长志长篇大论至此。 卫渊才明白过来,如若真的要消除沿海盗寇,新军可主动请缨,攒些军功。 “倭国狼子野心,觊觎我神州大地不知几载。” “与他们联盟消除海盗?完全多此一举,咱们大周,还能打不过那些流寇?” “再说,我估摸着,那些倭寇盗贼,就是有倭国授意。” 由于前世国仇家恨,卫渊对于倭国没有半点儿好感。 甚至有机会,他都想平了倭国,使其亡国灭种。 徐长志道:“海家是有这个打算,不然他们没有理由让官家解除海禁。” “反正官家如果真的有意,正好也能给新军磨刀了。” 卫渊微微颔首道:“等这事敲定下来,我会给陛下上书。” “好了,到盛家了,人多眼杂,朝廷上的事情,暂且别议论了。” 消除倭寇海盗? 不是不可,反正比辽夏两国要好打许多。 而且,俗话说,北用《练兵实纪》,南用《纪效新书》。 如今练兵实纪已经出炉,就差纪效新书了。 趁着海家上奏章请求官家解除海禁的关键时刻,或可让《纪效新书》面世。 待卫渊与徐长志到了盛家。 盛紘与一众同僚,便前去亲自迎接, “渊弟,还以为你要到吉时才来,没想到来这么早。” “见过忠勇伯,忠勇伯在宫里击败辽夏二使时,在下正好在旁观看,忠勇伯真乃神勇啊!” “卫将军,闻名不如相见,下官有礼。” “这位就是徐护军吧?在下听不少边军将士提及,勇观陈远之,智看徐长志,智勇双全属卫渊.” “今日能够有幸得见智将徐护军与卫将军,真乃幸甚。”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