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不料赵祯将他、韩章等人唤到宣政殿里。 前往宣政殿途中,有大臣不悦道: “卫将军,你一个武将,管好你武将的事情便是。” “这盐税改制一事,为何要掺和?” “生怕别人不知你忠勇伯无所不能?” “需知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道理。” 闻声。 卫渊早已准备好说辞,连忙向走在前列的韩章作揖道: “在下哪里是要掺和盐税改制一事?” “如果不是韩大相公率先提出了这盐引法,哪怕给在下十个脑袋,只怕也想不出在长短引上做做文章。” “这一切,都是韩大相公的功劳.大人您的话,在下也必然谨记于心。” 他一口一个在下。 而且说话声音极大,生怕韩章听不到。 顿了顿,韩章突然驻足,抚须道: “忠勇伯,你客气了,你有进言之功。” 卫渊拱手道:“韩大相公,您才是客气,末将不过是想尽早组建新军,使我大周军力更上一层楼罢了,绝无他想。” 意思是,你让我组建新军,这盐税改制的功劳都是你的。 伱不让我组建新军,那大家都别假惺惺客套了。 来到宣政殿里。 赵祯与韩章等人,又开始商议盐税改制一事。 最终敲定,按照卫渊与韩章提出的法子,正式改革盐税。 待韩章等人退下,赵祯又唯独留下卫渊。 他意味深长的看向后者,道: “听了朕与诸位大臣那么久的议政,你心中可有何想法?” 卫渊恭敬作揖道:“臣不敢有什么想法,陛下与几位相公,都有经天纬地之才,臣学识微末,只懂用兵,不敢点头论足。” 赵祯一听,笑了笑,“在朕面前,就无需装着了。” “你是如何想出在长短引上面做文章的?” 卫渊谨慎道:“陛下,这很容易想到啊。” “韩大相公提出的盐引法,最大的弊端就是长短引可能会导致朝廷难以稳定操控盐价。” “臣顺势在这方面一想,也就有了答案若是没有韩大相公,臣定是想不出来的。” 方才,韩章几人退下之时,也已答应赵祯,会全力支持卫渊组建新军。 他们既然已经选择表态了,卫渊自然也要有所表示。 他是武将,要文臣的功劳,不会有任何好处。 能在赵祯这里卖个好,就已经心满意足了。 其实,朝廷之所以重视盐价的平稳。 是因为盐价,并不是卖给平民的,而是富户人家。 身为大周天子的赵祯,岂能不知,赚穷人的钱,只会让国家越穷。 赚富人的钱,才有利于让国家长治久安。 可富人的钱不好赚啊。 盐价一旦大跌,商户可广销食盐而赚取利润,到最后,吃亏的,仍旧是朝廷。 可韩章与卫渊共同完善的盐引法,则能改变这一情况。 赵祯深深地看了一眼卫渊,最终收回目光,笑道: “从今日起,组建新军的计划要提上章程。” “你回府之后,连夜给朕写个劄子出来,朕要看。” 听到这句话。 卫渊颇有一种前世上班时,领导突然要求加班的感觉。 第(2/3)页